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
有些民眾會誤將大腸癌當成腸胃炎,所以平時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就顯得很重要,如此才不會發生誤判的情形。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病房護理師王翠蘭表示,定期篩檢可早發現、早治療,建議民眾平常就做好大腸保健,只要確實牢記改變飲食習慣、運動及健康篩檢等三要素,就可時時腸保健康。
她指出,改變飲食習慣很重要,建議民眾多吃蔬果、五榖雜糧、糙米全麥食物,這些食物不但提供了許多維生素及纖維,同時可減少腸壁與致癌物接受機會,但必須少吃脂肪,尤其是動物性脂肪,因為這種脂肪會引起膽汁過度分泌而刺激腸道細胞基因突變。
改變烹調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,建議少用炒、炸方式來處理食物,多用水煮法熱食,少吃肉類及油膩食物,預期可以降低百分之廿五到五十的罹患率。此外,有專家學者指出,若民眾平均每日多攝取維生素E(約兩百IU,等於四百毫克),可比未攝取者降低百分之五十七的罹患大腸癌機率,像是菠菜、葵瓜子、甜椒、杏仁及堅果等食物就可以適量攝取。
養成每天運動習慣也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,建議民眾每天運動一下,可幫助腸道動一動,有助於減少百分之四十的罹患率。
王翠蘭強調,當民眾做到改變飲食習慣、勤運動之後,再來就是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,才能確定是否罹患大腸癌,例如糞便潛血反應檢查、肛門指診、大腸鏡檢查、乙狀結腸鏡檢查、鋇劑灌腸攝影檢查等方式。唯有定期到醫院做篩檢,才可望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讓大腸時時保健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